孵化數位健康,鴻海打造遠距醫療利器

全球智慧醫療市場持續成長,電子代工業出身的鴻海積極參與,在數位健康領域孵化首家新創公司「疆域醫創」,橫跨三國的大健康產業,展現驚人實力。

商機估逾4000億美元的數位健康市場,電子代工業出身的鴻海未來也將占有一席之地。

98782

2022年,源於台灣的八合一醫療平板和系統、醫療級生理數值監測手錶,已成功賣進中國大陸和沙烏地阿拉伯。而位於新北市的土城醫院,也積極為這些裝置,展開計畫經費高達2.4億元的國家級大型臨床試驗。

一場橫跨台、中、沙三國的大健康事業正崛起,而且,銷售對象並非一般消費者,而是對接掌管國家健康政策的政府醫事機關。

解決眾人痛點,商機自然來

「最基礎的生理特徵數據很重要,全部病灶都是從心率、血糖裡引申出來的,」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分析,醫療級的量測裝置和大數據分析深入千家萬戶後,打破了「資訊孤島」,一來可減少醫護人員的負荷,二來能協助醫生「預警」到疾病發生。

智慧健康市場的大有可為,也讓鴻海在數位健康領域內部孵化的第一家新創公司「疆域醫創」浮出水面,目前估值約新台幣35.6億元。驚人的是,這家公司生產力極高,員工僅120人,但每人每年平均產值高達700萬元。

鏡頭先來到成都。從富士康成都廠到四川省人民醫院,距離只有19公里,但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為了推動數位科技進入醫院內,花費五年之久。

那個年代沒人聽過數位健康、遠距醫療,沒人相信一台平板可以量測心跳血壓外,還能遠距看診,姜志雄初期遇到的困難不小。這位擅長國畫書法的科技人,不敢說自己是先知,但是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理念奉為圭臬的他,市場嗅覺被培養得很敏銳,深感生理數值日常量測的商機,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定將愈發蓬勃。

當時,姜志雄天天忠實記錄自己的血壓值,拿到醫院,卻被醫生一句話問得啞口無言:「這一天血壓特別高,是發生在服藥前嗎?」他卻完全想不起來。

接著,念頭一轉,全世界勢必也有很多人經歷過同樣的情景,眾人的痛點,其實就是商機所在,如果有一台平板,能一口氣整合血壓計、心電圖、血糖計等居家量測、連上雲端,數據紀錄時間,又可隨時隨地追溯,不就好了?!

由於觀念太創新,姜志雄先以集團內專案形式啟動研發團隊,待2016年原型機設計完成後,才成立公司。而一群富士康大陸廠區、原在姜志雄麾下的年輕產品經理,人生自此180度大轉彎。

一位鴻海人士透露,鴻海九人經營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姜總」,主掌B事業群,代工生產平板電腦和筆電、智慧手錶等,年營收約兆元,貢獻全集團近1/6的業績。旗下精兵勇將比比皆是,非常擅長消費性電子產品ODM,卻在數位健康的第一代產品遇上苦戰。

問題不是出在產品不會製造、演算法寫不出來,而是取得中國國家食藥監局NMPA的醫療器械認證太艱難。

20220502-2
圖/鴻海挺進大健康領域,新北市土城醫院也引進相關醫療裝置。池孟諭攝

醫用智慧手錶,穆斯林喊讚

「我們沒想到醫療器械產品的認證這麼難做,」疆域醫創策略執行長劉秉昊說,要檢測產品是否安全,精準度是否夠高,且須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最後還要接受製造過程是否符合標準規範的「體系考核」。全套流程走完花費兩年,投入近千萬元,才順利拿到。

對從未接觸過醫療器材產製的劉秉昊來說,儘管是美國加州路德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畢業、研究人工智慧的專家,也得熬著「關關難過關關過」。

「收集病患很困難,」劉秉昊說,人體臨床試驗勢必得由醫院協助「準備」病人,要與醫生解說產品的特色和操作,在尋找受試病患時,不光只收治身體健康的族群,可能還要有高血壓、低血壓等對照組,同時兼顧性別及各年齡層。收治病患的過程除了困難,「要再加上等待合適病患的煎熬。」

就在歷經艱難,終於拿到NMPA的醫療器械認證後,景況馬上改觀:搭載WiFi,並可量測血壓、血氧、血糖、心電、體脂等五合一的第一代「小域精靈」,連續贏得多項大獎,接著A、B輪融資也多有斬獲,各獲挹注3000萬人民幣的資金,投資方不乏中國養老保險聯盟之類的重要單位。

鏡頭再轉到沙國麥加,小域精靈智慧手錶意外染上傳奇色彩,成為「麥加朝聖神器」。

新冠疫情前,每年約有300萬穆斯林教徒到麥加朝聖,之後COVID-19肆虐,儘管朝聖人數驟減,但仍有信徒前來。2021年,當沙烏地阿拉伯科技部因緣際會,得知這款數位健康裝置,便邀請鴻海針對「朝聖場景」量身打造醫用智慧手錶,以便守護信徒健康。

一位鴻海供應鏈人士透露,姜志雄帶領新創團隊,在兩個月內設計出沙國專屬的應用界面,清真寺獨特的洋蔥頂剪影,宗教氛圍濃厚,令信徒們眼前一亮,整套遠距監測方案的用戶體驗極佳,更令沙國公衛單位大喜過望,譽為「阿拉的恩賜」,還拍成影片放上推特。

來自沙漠的訂單,後來陸續發到疆域醫創的成都工廠,第一批一口氣下訂5000支,預計2022年追加數十倍,還籌劃2023年攜手進行深度戰略合作。

追根究底,小域精靈能獲得大 陸和沙國的青睞和訂單,不單單只是產品力強大,而是以產品為基礎,而搭建起一整套生態體系服務,這套創新模式讓照護服務得以「從院內走向院外」,建立起以「家」做為遠距健康照護的核心。

創新生態系,家醫無所不在

姜志雄以協助四川省人民醫院打造「互聯網醫院」為例,2022年1月21日在成都舉辦的智慧醫療平台發表會上,出席的合作企業還有中國電信,這家大陸第二大的電信運營商。打破行業壁壘,順利整合電信服務,是互聯網醫院得以落實的關鍵之一。

「我不是賣產品,是賣生態,」姜志雄說。像互聯網醫院針對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監測,會提供病人一台家用健康智慧設備和醫院醫療團隊的線上服務,方便病人在家完成醫生「布置」的血壓、血糖、心率等量測作業,醫生能在線上看到雲端健康檔案,家人也可以,時時掌握病人的身體狀況。

若病人忘記量測,平板上會顯示,醫護人員會遠距提醒。一旦出現異常,醫生立即收到後台通知,直接發起平板視訊通話,即時干預診斷。「醫生彷彿就在身邊守護,」姜志雄說,這就是延伸醫療,打通遠距醫療的最後一哩路。

讓患者做到可以足不出戶看醫生的創新計畫,一來需要小域精靈智慧裝置,二來則由中國電信的服務人員,到府安裝設定小域精靈的網路和帳號。如此一來,醫院變得更聰明、設備公司和電信公司成功銷售,加上病人免去頻繁上醫院舟車勞頓「四贏」。

這樣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匯聚海量數據,必須有強大的資料中心和雲端做支撐,疆域醫創花了五年時間「建雲」,運算模型和演算法全由團隊一行一行寫程式。

同樣的服務模式,也正在台灣落地。2022年春節一過,鴻海、工研院、工研院新創公司台醫光電,隨即簽訂「智慧醫療器材開發與智慧醫療場域推動」合作意向書,這項官方色彩濃厚的計畫場域,便座落土城醫院,由魏國珍擔任為期四年的臨床試驗主持人,希望透過台灣的醫療器材認證,進而促使台灣醫療與科技兩大產業升級。

家庭醫生走入每位民眾家裡,多虧了前沿科技成就遠距醫療。當預防醫學遇上智慧科技,從此一切改變。

文章來源:遠見雜誌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