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長 詹長霖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的三個階段: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指的是在某些領域具備人的能力,比如聲音識別、圖像識別;強人工智能是說任何領域通用的都可以具備人的能力。
超人工智能,這就是很多人擔心的有一天機器比人更聰明了,會不會機器統治人。
目前我們處於弱人工智能。如果說互聯網是前菜的話,那麼從人工智能被廣泛關注起,已正式進入了上主菜的環節。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和人已經可以溝通了,但是人和物是無法進行交流的。互聯網提高了人和人溝通的效率,它並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那麼人工智能能夠做到什麼?能夠做到人和物之間進行交流,它的改變是更加根本性的,它的影響力更大。
人工智能未來會發展出來各種各樣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能力,但是人仍然可以控制人工智能,使它的正面影響發揮到最大,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這些負面影響很有可能是現在看到的一些職業不存在了,比如司機、翻譯、金融分析師,但是也會帶來需要人創意的工作機會。
從弱人工智能時代邁入強人工智能時代還需要時間。但絕對是一種趨勢,可以說今天都還沒有人能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有人說人工智能是仿生學。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學,人工智能過去五六年應該是發展最快的,但是這五六年的新技術是沒有一項是圍繞人腦在做的。完全都是根據電腦的特點在做,只是具備人的某些特點和功能。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們要有互聯網思維,那麼在邁入強人工智能時代的途中,我們又應該具備怎樣的人工智能思維呢?李彥宏提出的4大觀點,我非常認可!
1.從移動的角度去想人工智能
過去我們做產品都講think mobile,首先要從移動的角度來考慮。其實最早提這個的是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Facebook其實也是成立於PC互聯網時代,但是他們成立不久就迎來了移動互聯網大潮,他們的創始人又非常年輕,很快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PC互聯網是不一樣的。他就跟下面的人講你們要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來做產品,他講了之後,再去看他的工程師,一講產品拿出來還是PC的截屏圖,他後來說你們回去,我不開這個會了,以後再來跟我講產品你要拿手機的截屏圖來跟我講,這樣就逼著員工思維方式從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
2.軟硬結合是AI時代的重要特點
包括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我們是基本上只關注軟的東西,今天看到的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阿裡也好,我們很少有硬體產品,都是在軟體層面做改進。但是到AI時代,軟體和硬體的結合是越來越緊密,你僅做軟體恐怕不行。
為什麼說現在智能音箱在美國很火,Amazon Echo賣了上千萬,這就是充分利用了軟硬體結合的優勢,有些在手機上不方便實現的功能,在音箱上可以實現。因為手機有電池壽命,電池能夠支撐多長時間?不能讓它永遠都在聽你說話,所以手機你要解鎖、打開app,你要摁住才能說話,音箱不用,你只用動動嘴,用一個喚醒詞,因為它永遠插著電,always up。你的手機你要離它很近,通常來說半米以內,這個對於手機用戶來說不是什麼問題,但你在家庭場景當中就不行,我們需要5米以內都要聽明白,這就不僅需要軟體改變,硬體也要隨著改變。所以軟硬結合也是AI的重要特點。
3.演算法才能真正推動社會效率提升社會進步
人工智能革命可以類比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最有標誌性的事件是蒸汽機的發明,不是煤的開採。而蒸汽機之所以可以出現,還真的跟煤非常有關係。最早的蒸汽機就是在英國的煤礦,它為了挖煤把滲出來的水給沖上去,最早的蒸汽機非常低效,所以很耗能源,也只有在煤礦邊上煤便宜可以用。這就跟今天資料很多、資料很豐富,也可以做成這個事一樣。但是我們這麼多年過去,我們回想起來我們只記得瓦特,他不是發名明瞭蒸汽機的人,他是改良了蒸汽機的人,是他使得蒸汽機變得有效率,這樣才能推廣開來。所以演算法對於社會的進步,推動作用是更大的,比資料要大。
人工智能和蒸汽機還有一個類似之處,就是第一台蒸汽機發明,到瓦特發明蒸汽機,隔了多長時間呢?90年的時間,其實是很漫長的過程。人工智能也類似,今天社會節奏已經變得快很多了,從人工智能提出來到真正進入實用階段變得有影響力,用了60年時間。
4.極早用AI思維做互聯網產品,能夠降緯維攻擊
互聯網這麼多年最大的改變實際上是改變了PC,改變了用戶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認為人工智能能改變很多to B的東西。一個很簡單的方向就是萬物都需要被喚醒。我們過去是人和人之間進行交流,我一開始說人工智能會使得人和物之間能夠進行交流。今天人和電腦交流,大家已經比較習慣了。那能不能讓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像電腦一樣具備一定的智能,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有非常多的人才,還有充足的資金,這三者都會不斷的推進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也會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行業不斷滲透,不斷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雖然過去20年大家經歷了互聯網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未來20年,人工智能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會遠大於過去20年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